曾经一度快速上扬的天然气在2022年首次出现消费总量和消费结构的同步负增长。业内分析认为,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和国际天然气价格高企是造成天然气消费负增长的两大主因。随着疫情消散经济复苏,我国天然气消费有望在2023年出现恢复性正增长。但从长远看,增速放缓是大概率事件,我国天然气市场或步入发展新阶段。
天然气市场迎十年来首次负增长
我国天然气市场迎来近十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
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3663亿立方米,同比下降1.7%。与此同时,天然气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下降0.4%。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能源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继峰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自2017年深化油气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天然气消费量持续较快增长。2022年消费总量负增长,与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和国际气价高涨有关,工业用气量同比下降,而居民用气受到暖冬的影响,增量放缓,两者叠加,使得天然气的消费总量出现负增长。
俄罗斯和乌克兰冲突后,欧洲天然气供应紧张,打破了原有的市场供需平衡,天然气现货价格大幅上涨,中国作为进口大国,难以消化高价的现货。
大学(北京)能源经济与金融研究所所长郭海涛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分析,俄乌冲突影响国际天然气市场的正常运转。欧洲逐步减少自俄罗斯的天然气进口,增加从国际上其他市场的进口量,则难以迅速转向其他需求市场,全球天然气市场供应趋紧,进而导致中国进口天然气价格大幅上涨。此外,天然气价格还受到石油价格上涨的影响,过高的价格抑制了的需求,缓解了天然气对外依存度的上升。
“我国的天然气市场比较复杂,在实施了增储上产计划后,国产气占比稳步提升,进口管道气主要来自于土库曼斯坦和俄罗斯等国,气源运输成本相对液化天然气(LNG)偏低,与原油价格挂钩的长协LNG及现货LNG随行就市,受欧洲现货市场采购增加的影响,现货LNG价格急剧上升,但不同的气源在市场中统一接受国内定价机制,而不是按照总量供给的边际成本定价,使得我国居民用气和工业用气都受到气价成本高企的影响,特别是煤改气进展放缓,部分地区出现用气不足的问题,一些地区将天然气改回煤炭。”他说。
天然气长期消费趋势仍会回到增长轨道
李继峰认为,受到2022年国际天然气价格走高影响,对进口气的挤出效应显现,2022年国产气的增速创下近年来的新高,并有望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延续。2023年,随着国民经济的复苏,我国天然气消费将有望重现正增长,国产气的产量也会稳步提升。
国家能源局此前披露的数据显示,国内天然气产量要力争在2025年达到2500亿立方米,2030年达到3000亿立方米,但上产的速度可能会赶不上国内需求的增速。
俄罗斯是除美国之外的第二大天然气生产国,受俄乌冲突影响,2023年俄罗斯的天然气产能面临挑战,美国可能会增加产能,但能否平衡俄罗斯减少的产量还有待观察。而疫情对油气行业产生了负面影响,将影响全球天然气产能的恢复,全球天然气的供应可能趋紧。
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调研室主任罗佐县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考虑到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提出了碳中和目标,全球天然气的需求将出现恢复性增长,但供应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因此,2023年国际天然气市场将处于紧平衡的状态,价格也居于相对高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国际碳中和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董秀成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分析,我国天然气的需求主要是工业、化工、交通和民用气,未来天然气发电也会增长,因此天然气的长期消费趋势仍会回到增长轨道,但增长的速度会下降。原油和煤炭的消费增速会逐渐下降,才能保证碳达峰的实现,可再生能源、核电的占比将稳步提高。
罗佐县指出,从向绿色低碳转型的主要能源变为过渡能源,天然气角色的变化恰恰说明能源转型过程中充满着不确定性。未来,随着绿电趋于成熟,电力系统的协同性、系统性功能将慢慢建立,稳定运行效率提高,天然气价格将下降。
曾经一度快速上扬的天然气在2022年首次出现消费总量和消费结构的同步负增长。业内分析认为,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和国际天然气价格高企是造成天然气消费负增长的两大主因。随着疫情消散经济复苏,我国天然气消费有望在2023年出现恢复性正增长。但从长远看,增速放缓是大概率事件,我国天然气市场或步入发展新阶段。
天然气市场迎十年来首次负增长
我国天然气市场迎来近十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
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3663亿立方米,同比下降1.7%。与此同时,天然气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下降0.4%。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能源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继峰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自2017年深化油气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天然气消费量持续较快增长。2022年消费总量负增长,与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和国际气价高涨有关,工业用气量同比下降,而居民用气受到暖冬的影响,增量放缓,两者叠加,使得天然气的消费总量出现负增长。
俄罗斯和乌克兰冲突后,欧洲天然气供应紧张,打破了原有的市场供需平衡,天然气现货价格大幅上涨,中国作为进口大国,难以消化高价的现货。
大学(北京)能源经济与金融研究所所长郭海涛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分析,俄乌冲突影响国际天然气市场的正常运转。欧洲逐步减少自俄罗斯的天然气进口,增加从国际上其他市场的进口量,则难以迅速转向其他需求市场,全球天然气市场供应趋紧,进而导致中国进口天然气价格大幅上涨。此外,天然气价格还受到石油价格上涨的影响,过高的价格抑制了的需求,缓解了天然气对外依存度的上升。
“我国的天然气市场比较复杂,在实施了增储上产计划后,国产气占比稳步提升,进口管道气主要来自于土库曼斯坦和俄罗斯等国,气源运输成本相对液化天然气(LNG)偏低,与原油价格挂钩的长协LNG及现货LNG随行就市,受欧洲现货市场采购增加的影响,现货LNG价格急剧上升,但不同的气源在市场中统一接受国内定价机制,而不是按照总量供给的边际成本定价,使得我国居民用气和工业用气都受到气价成本高企的影响,特别是煤改气进展放缓,部分地区出现用气不足的问题,一些地区将天然气改回煤炭。”他说。
天然气长期消费趋势仍会回到增长轨道
李继峰认为,受到2022年国际天然气价格走高影响,对进口气的挤出效应显现,2022年国产气的增速创下近年来的新高,并有望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延续。2023年,随着国民经济的复苏,我国天然气消费将有望重现正增长,国产气的产量也会稳步提升。
国家能源局此前披露的数据显示,国内天然气产量要力争在2025年达到2500亿立方米,2030年达到3000亿立方米,但上产的速度可能会赶不上国内需求的增速。
俄罗斯是除美国之外的第二大天然气生产国,受俄乌冲突影响,2023年俄罗斯的天然气产能面临挑战,美国可能会增加产能,但能否平衡俄罗斯减少的产量还有待观察。而疫情对油气行业产生了负面影响,将影响全球天然气产能的恢复,全球天然气的供应可能趋紧。
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调研室主任罗佐县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考虑到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提出了碳中和目标,全球天然气的需求将出现恢复性增长,但供应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因此,2023年国际天然气市场将处于紧平衡的状态,价格也居于相对高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国际碳中和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董秀成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分析,我国天然气的需求主要是工业、化工、交通和民用气,未来天然气发电也会增长,因此天然气的长期消费趋势仍会回到增长轨道,但增长的速度会下降。原油和煤炭的消费增速会逐渐下降,才能保证碳达峰的实现,可再生能源、核电的占比将稳步提高。
罗佐县指出,从向绿色低碳转型的主要能源变为过渡能源,天然气角色的变化恰恰说明能源转型过程中充满着不确定性。未来,随着绿电趋于成熟,电力系统的协同性、系统性功能将慢慢建立,稳定运行效率提高,天然气价格将下降。
重庆玉祥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备案号:渝ICP备12005117号-4